記者汪惠松/台南報導
膽結石多是在健檢時發現,如造成膽石性急性胰臟炎,病人通常會有猛烈而持續上腹悶痛,往往會牽連背部疼痛,甚至無法平躺,嚴重會有呼吸、腎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。奇美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秉欣表示,預防關鍵在於飲食,三餐定時,避免長時間空腹。
謝秉欣說,大部分的膽結石毫無症狀,就像不定時炸彈,如果結石移位就有可能發作。最單純的發作稱作膽絞痛,通常是在飯後 ?1~ ?2小時後出現右上腹悶痛或絞痛,可能合併腹脹或惡心嘔吐。
症狀的持續時間,從幾分鐘到數 ?10分鐘不等。由於疼痛位置有時會在心窩處,常常會被誤以為是胃痛或消化不良。膽絞痛雖然本身沒有危險,但往往是其他更嚴重併發症的前兆,因此不可不慎。
謝秉欣說,如果結石外移,卡在膽囊和膽管的交接處,有可能造成膽囊膽汁無法排出,惡化成急性膽囊炎。此時病人常有持續性的右上腹痛,有時疼痛位置會轉移到背部兩側肩胛骨中間,也就是中醫所謂的「膏肓」位置。嚴重時膽囊會破裂造成腹膜炎,此時腹痛會稍微減輕但擴散至整個肚子,同時伴隨著高燒和寒顫。
如果結石進一步外移卡在膽管內,就稱做總膽管結石。它會堵塞膽汁的流動,造成黃疸症狀,包括臉色發黃,眼白發黃,尿色變成紅褐色。也會造成類似膽囊炎的右上腹痛,嚴重時會造成細菌感染,引發高燒和寒顫等敗血症徵兆。
謝秉欣表示,預防膽結石關鍵在於飲食,在該吃飯時間不吃飯,會使得膽汁持續在膽囊中濃縮,也會使得濃稠的膽汁無法排出。其次是體重控制,過重會導致罹患膽結石的風險增加。適當的飲食搭配足夠的運動可以避免結石的產生。
謝秉欣提醒民眾年節期間飲食應注意,像是肥肉,五花肉,豬腳,雞皮,魚肚等富含脂肪的食材,或是油炸類的食物,都會延緩胃部排空,造成胃脹,胃食道逆流,也會誘發膽結石發作或是急性胰臟炎,建議 ?1餐不宜食用超過 ?1大匙的量。
糯米類的製品,包括油飯,麻糬等。由於消化速度緩慢,容易造成胃脹,胃食道逆流,建議 ?1餐不宜超過 ?1碗。
記者黃俊昇/台中報導
一名 ?70多歲男子長期患有內科疾病,日前因右上腹痛及發燒,合併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,趕緊赴院抽血及電腦斷層檢查,確診為急性膽囊炎。醫師提醒民眾過年期間應維持健康飲食和生活型態,避免大魚大肉。
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家禹表示,患者長年為糖尿病所苦,加上有高血壓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慢性心房顫動及慢性腎臟病等病史,到院後會診外科醫師不建議立刻開刀,經住院第二天進行經超音波導引、經皮穿肝膽囊引流術後,待內科治療告一段落,患者退燒、腹痛的症狀減輕,再轉至外科進行膽囊切除手術。
陳家禹表示,膽結石即膽囊中有結石,有時可能無症狀,一旦發作可能造成膽囊痙攣疼痛或是急性膽囊炎,嚴重者更會造成敗血症,容易有生命危險,如沒有右上腹部疼痛,食慾不振、惡心、嘔吐、黃疸、發燒或脹氣等,則導致急性膽囊炎的機率很小,一般都會安排患者進行超音波追蹤,無需立即手術。若是出現上述症狀的患者,因為再發機率高,且有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,所以一律建議患者接受膽囊切除手術。
陳家禹表示,因女性荷爾蒙的關係,女性產生膽結石的機率多於男性,年紀大和肥胖者因膽汁內成分改變,也比較容易產生膽結石,一般認為高脂低纖飲食和多坐少動的生活型態,也是產生膽結石的風險因子之一。過年期間民眾普遍有冬令進補的習慣,吸收過量動物性脂肪,同時纖維質攝取不足,且天氣寒冷,多半選擇窩在家裡,導致運動量下降,這些都可能造成膽汁中的成分改變,產生結晶,進一步形成結石。
03DC463DA8779F8D
留言列表